君子的践履,每一步都要走得很踏实
请问工夫的来源在哪里?就在本体。到最后回归到我们原初所讲的你的一念之诚,你要从这里立你的志。这一念之诚本身不只是志、不只是一个方向,它同时就是一个动力;而这个动力不只是只有一条路往前走,它会照顾到四面八方的一些打击挫折,人生的困苦艰难都一起要带上来,然后一一地依照自己的诚意做最恰当地解决;这叫作中庸之道。
再回头过来说你的立志,你一步一步地走,你怎么面对你的艰难?其实,也有很多的孔门弟子一直在想这个问题,都可以作我们参考。像子贡就显聪明,他想,工夫那么多,就问老师说:“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?”说老师你不要讲那么多工夫,你讲一种工夫就好,我终身去做就可以了,有没有这一种呢?孔子的口袋里面啊,智慧无穷,随时拿出来就应付了,你问不倒他的。“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?”孔子就马上答,有啊,“其恕乎!”恕啊。接着他马上解释,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”这对子贡之答好像对机而发、偶然的,因为子贡问一个字,所以我答一个字。其实呢,我们想一想,这个偶然也是必然。普遍都要这样做、而且真的可以永远这样做,一个字也就够了。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,你如果真的做到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,你就是一个君子啦!
近代以来的世界,交通发达,各种思想、文化、宗教相见面,而有许多的冲突。美国学者亨廷顿,他说将来世界的潜在的祸害可能有两种文化:一种是伊斯兰教,一种是儒家。看到他把儒家列入在将来可能产生世界祸害的一个文化系统,我就觉的很奇怪……这里没有一个反面的意思,说把伊斯兰教列入就是对的啊!意思也就是说,它们会给这个世界带来冲击,或者说它们有一种想要吞没世界的用意、态度。其实做这种反省也是对的,他反省得对不对先不说,但是做这种反省也是应该的。他是在反省,人类的各种思想、宗教、文化会不会去压迫别人。为什么会变成压迫?因为毕竟某些文化有自己的主张,而它的传播力非常强大;像儒家的传播力非常强大、伊斯兰教的传播力也非常强大,虽然这两种传播力之所以强大的理由不一样,但是它确实是非常强大。那么,哪一种文化会受压迫呢?当然是基督教文化了。你说宗教都是劝人为善,但劝人为善当中还是有冲突,怎么解决这个冲突,变成当今时代的一个大问题。所以就有很多的学者组成一种学术团体,他们研究“世界伦理”,成立世界伦理学会,来研究全世界的人共同的伦理。这些学者到最后拟定出一个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共同遵守的道德原则,称为“道德黄金律”,就是道德的底线。这样做虽然是底线,但只要这样做下去全世界也走向太平,这一个道德黄金律就是―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!所以圣人就是圣人啊,子贡这样一问,孔子就这样一答。你不要当作他只对子贡答,也不要当作子贡因为问一个字,孔子答一个字;纵使这是随机、方便,它也是圆满、它也是永恒。所以读《论语》要这样读,不可以把它当作是随机、方便。我们再举一章,要成就一个君子怎么做工夫?“樊迟问仁” ―樊迟这一位弟子啊,很可爱的,很憨厚,说他很厚道又有一点憨,所以名叫“迟”。人如其名啊,樊迟,他总是慢半拍―“樊迟问仁”,孔子说:“居处恭,执事敬,与人忠。虽之夷狄,不可弃也。”这一章跟另外一章很相像:“子张问行”。子张问说,我如何在天地中行走?孔子说:“言忠信,行笃敬,虽蛮貊之邦行矣。”你的言能够忠信、你的行能够笃敬,虽到美国去―蛮貊之邦嘛―也都可以行得通;“言不忠信,行不笃敬”,你如果言不忠信、行不笃敬,你连自己的家乡都待不住;所谓“虽州里行乎哉?”那么,“居处恭”,居处,“居”就是平常,“处”呢就是为人处世;你平常的为人处世啊要恭,要有谦恭的态度。执事敬”,你做事都要以敬重的心,敬业。“与人忠”,你与人家交往要忠心、忠实。各位啊,这三条道理是深呢,是浅呢?当然很浅嘛,我们从幼儿园的时候老师都这样讲,所以这是幼儿园的生活规范。但是孔子说:“虽之夷狄,不可弃也。”你就是到了夷狄之邦,你也不可以放弃。意思就是说,你不管走到哪里,何时何地都不要忘记这三条做人的规则。我们读《论语》读到这里,觉得真的是索然寡味了,为什么?家常便饭。就是清粥小菜,也没有北京烤鸭……就这么平常嘛。但是,会读书的人就在这个地方跟我们不一样。程明道读到这一句,他体会很深,他说“居处恭,执事敬,与人忠,是彻上
彻下语。”“彻上”就是上达天德,“彻下”就是下开人事;人间所有的事,乃至于天地之道,彻上彻下都不离开这三个原则。他说:“圣人元无二语。”你不要认为他是对樊迟这个比较老实的人说这种比较粗浅的话。大家认为颜渊问仁,孔子就讲得比较深,对不对?“一日克己复礼,天下归仁焉。为仁由己,而由人乎哉?”喔,讲得是冠冕堂皇,非常有深度;对樊迟就讲了这个家常便饭。其实,有深度的跟家常便饭,都是一样,因为你要从这个文句当中读到般若。而这个般若是谁的呢?是孔子的般若、是孔子的智慧。孔子的智慧流露在每一个章节里面,这要会读书啊!所以你说:“一个人要做一个君子,请问怎么办?”我说:“你去读经啊!”“我读经找不到路头啊,要么就太高深,要么就太肤浅。”这样你也是一个“彻上彻下” ―但是你这个彻上彻下是隔断的,要么就太高、要么就太低,太高了做不到、太低了看不起。
所以,每个人回归到自己,回归到每一时每一刻。随时都实实在在,但是随时也都非常深远;这就是君子的脚步,每一步都很踏实、每一步你的眼光都看在前面。当然啦,有些时候确实有重大的困难、有不可抗的打击,那请问怎么办?《论语》也告诉我们,遇到重大的打击,甚至是不可抵抗的压力,孔子说了,“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,造次必于是,颠沛必于是。”你随时都要在的,这个仁啊,昨天不是讲过仁是生机吗?活泼泼的、随时觉醒的,生生不已,所谓“纯亦不已”的这样的本质。仁是“生机”,这个意思啊我们现在都还在用。比如我们平常吃花生,这个花生米你一剥开,里面的花生米叫它什么?“花生仁”,是不是?你吃鸡蛋,把鸡蛋打开了,里面有蛋白蛋黄,对不对?蛋黄我们又叫什么?“蛋仁”。一颗蛋能够生长成小鸡的不是蛋白啊,是那蛋黄,它是生机,所以它叫“仁”;每一颗花生它都会发芽、会长大,这叫生机,这叫仁。如果没有了这个感通的能力,就叫作不仁。所以,程明道说:“医家最善名状,以痿痹为不仁。”他说中医啊,很会形容,一个人手麻痹了,医生不说你的手麻痹,他说你的手“不仁”了;叫作麻木不仁。不仁,就是没有感应的意思。所以你随时要有感应,而这个感应呢,是很真实的,而且是“不可终食之间”违背的。“终食”是吃一顿饭的时间,大概十几分钟,你不可有十几分钟断了线。有时候会断线的,因为刚才说冲击力太大的时候,你挡不住的时候,它就断了,所以孔子警告你,要“造次必于是,颠沛必于是”。“造次”就是突然而来的;突然而来的一种压力挫折,你一定还守得住。“颠沛”就是慌恐不安;颠沛流离,这个时候还是要守住你的仁。各位,大工夫啊!你在那个时候啊,在颠沛流离的时候,直至叫天天不应、叫地地不灵,没有任何东西、没有任何人可以给你依靠啊,你就只剩下一点:你内心的清明、你志向的坚定。要不然啊,造次颠沛啊就把你打败了。所以要做一个君子,不容易啊!陆象山说“此处是刀锯鼎镬的学问”,刀子、锯子、油锅都摆在那里,是这种学问,不是轻轻松松的学问呐!所以要做一个君子,你除了自我立志、你有方向之外,你还要自觉,自觉到它的不容易。你老早就要知道它的不容易。你不要做一做……我已经都学君子学三个月了,怎么大家还不认识我?怎么我还要遇到这么多的困难?
夫子周游列国,在陈绝粮,“从者病,莫能兴”,跟着去的人都生病了;“莫能兴”,起不了,站不起来。这个团队里面只有两个人身体最健康,一个是子路,一个是孔子;所以子路就跑来见孔子,怒气冲冲地,“君子亦有穷乎?”我们不是要做君子吗?君子怎么会有穷困的时候呢?孔子还在那里弹琴,缓缓地跟他说:“君子固穷,小人穷斯滥矣。”货真价实啊,不得了啊,不容易啊!所以做一个君子之可敬,圣贤豪杰之所以千载之下还焕然光彩,你比一比就知道了。你不要随便去轻视这些古人,你自己用你的生命投进去看看,不要站在旁边说风凉话。有关于“子路愠见”这一段,在《史记》上有比较详细的描述,非常有意思。它是描述在陈绝粮,困苦的时候,孔子自己想要测试学生的意志坚定不坚定,所以孔子就叫子路进来,跟子路说:“《诗》云‘匪兕匪虎,率彼旷野’。吾道非邪?吾何为于此?”他说,《诗经》上说“匪兕匪虎”,又不是野牛,又不是老虎,我们为什么流落在山野之中呢?“吾道非邪?”难道我的道有错误吗?我们何以落到这个地步?子路啊你说说看。子路说,老师教导我们,“仁者人必亲之,义者人必敬之”;如果是一个仁德的人,别人一定会亲近他,如果是一个有道义的人,别人一定会尊敬他。现在别人也不亲近我们、也不尊敬我们,夫子啊,我们道可能有问题哦。孔子说:子路啊,你出去吧!接着叫子贡进来,说,子贡啊,“《诗》云‘匪兕匪虎,率彼旷野’。吾道非邪?吾何为于此?”子贡说:“夫子之道至大”,老师你的道很大很高,“故天下莫能容”,天下容不下你的道啊;“夫子盖少贬焉?”老师啊我们降低一点规格嘛!孔子说,子贡啊,枉费你在我门下多年啊,你出去吧!最后叫颜渊进来,说,回呀,“《诗》云‘匪兕匪虎,率彼旷野’。吾道非邪?吾何为于此?”颜渊也说:“夫子之道至大,故天下莫能容。虽然,夫子推而行之,不容何病,不容然后见君子!”哇,了不起!天下不能够容纳老师的道,但是不能容纳你,不是我们的过错啊,就是因为天下不能容,才显得夫子的道是真道!这个孔子啊,经过颜渊这么样的一赞叹啊,他就乐了,莞尔一笑,说:“有是哉,颜氏之子!使尔多财,吾为尔宰。”说,是真的这样子吗?哎,颜渊啊,你如果是一个员外啊,我去替你管帐去吧,你真了不起啊!
像这些故事,我们常常去体贴一下,最后我们就渐渐知道什么是一个君子。做一个君子一方面是很容易的,为什么?“不怨天,不尤人”就对了嘛。“不怨天,不尤人”就下学而上达嘛,你就与天同在嘛,“知我者,其天乎!”这不是很容易的吗?而且是自己愿意的,你不是很幸福吗?你自己做你自己是最幸福的事情,天下还有比这个事情更容易更幸福的吗?所以,要做一个君子是很容易的啊;不做君子才是困难的,到处碰到困难,而且呢,越走越困难。所以,小人之道是“的然而日亡”啊,一时很光辉,但越来越走不下去,最后是走上绝路啊,踢到铁板。至于君子呢,则“闇然 43 35189 43 15287 0 0 2721 0 0:00:12 0:00:05 0:00:07 3051日章”;你不要去表现你自己,慢慢地你就光彩焕发。所以君子之道不是很容易吗?但是它又有很多的艰难。你一定要这两面同时都领受,不要太怕难、但是也不要太过轻易,就是实实在在。实实在在就是“诚意”。这个诚意要做得好啊,我们要回到《大学》的“诚意”来看。什么叫诚意?诚就是真实,真实的你的意念、发自于你的真生命,叫作诚意。诚意是“如恶恶臭,如好好色”,再加上一句,“故君子必慎其独也”。你发的心意真诚不真诚,只有你自己知道,这就是工夫的秘诀、工夫的要窍;工夫一定要在这里做,心里自知,洞然明白。所以,你的幸福在这里,因为你洞然明白,所以你依著这样做。这不是幸福吗?但是你的危机也在这里。你的独知,这个知不会欺骗你,而且你也不能欺骗你自己。但是你居然欺骗你自己,危机就在这里,所以要慎独,做慎独的工夫;这是《大学》说的“慎独”。《中庸》也讲“慎独”。《中庸》讲的“慎独”是“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,恐惧乎其所不闻。莫见乎隐,莫显乎微,故君子慎其独也。”你内心那一念的善、恶,也只有你自己知道。它虽然很隐微,不过它也很显露,没有比这个更显露的,叫“莫见乎隐,莫显乎微”;隐微是真的隐微,人都不知,己所独知,不是很隐微吗?但是你自己知道的却洞然明白,所以又很显露。而“戒慎”就在这个地方、“恐惧”就在这个地方,“戒慎乎其所不睹,恐惧乎其所不闻”,这叫作慎独;这种工夫就细了。
这个不睹不闻处,非常显明;王阳明说,戒慎恐惧是本体,不睹不闻是工夫。什么意思?本来不睹不闻是存在在我内心深处的一个自性,叫作不睹不闻;这个应该是本体啊。但是所谓有体就有用,从体开用,本体必定发用,发用成戒慎恐惧;而王阳明因为讲知行合一,既然是合一,所以他倒过来讲:戒慎恐惧是本体,不睹不闻是工夫。你的本体本身就能够产生戒慎恐惧的作用,这才叫本体;有作用的本体才是真本体。而你戒慎恐惧的这个工夫呢,一定是发自于不睹不闻的本体;这种工夫才是真正的工夫。所以本体必发为工夫,或者说必发为工夫的本体才是真本体;而从本体所发的工夫才是真工夫。本体、工夫,是一不是二。你只要认识了你的真本体,你就有真工夫;你做了真工夫,就必定显发真本体。
所以,我们说做一个君子要用工夫,请问工夫的来源在哪里?就在本体。到最后回归到我们原初所讲的你的一念之诚,你要从这里立你的志。这一念之诚本身不只是志、不只是一个方向,它同时就是一个动力;而这个动力不只是只有一条路往前走,它会照顾到四面八方的一些打击挫折,人生的困苦艰难都一起要带上来,然后一一地依照自己的诚意做最恰当地解决;这叫作中庸之道。中庸者,最恰当也,不是两边除以二。这样,你就形成一个风格、你就有一个风范,这称为“君子之道”。这是一步一步用自己的真生命走出来的真成就,我祝福各位!
论语七讲前期内容
第一讲:
第二讲:
第三讲:
第四讲:
第五讲:
第六讲:
倡导教育之本质,让读经变化人生
⊙版权声明:文章源于网络,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⊙投稿信箱:1838470267@qq.com(欢迎您原创投稿)
⊙责任编辑:依仁(微信号:18511288418)
请长按上面二维码,关注爱读经微信平台
联系我们|15011170557(可加微信)
爱读经读书会|103382880(qq)
爱读经官网|www.idujing.com